六個罐子理財法的實作困境

Spread the love

【聲明】本站任何文章都可能有聯盟行銷連結,當你透過文章內的連結購買產品,我可能獲得分潤,這不會增加你任何成本,並且我分享的都是自己實際使用過的資訊,更多細節請點這裡。 Disclosure: Any post on this site may contain affiliate links, meaning I get commission if you decide to make a purchase through my links, at no cost to you.


五月初收到讀者來信,他看了我之前寫的「2016 改用六個罐子理財法記帳實作記錄 」,問我「支出的科目是保留我們一般的食衣住行育樂這樣子分類,還是改成六個帳戶為支出科目?」這是一位跟我一樣記帳了好幾年的讀者、也經歷著不同階段。猜測是像我寫下這樣菜鳥歷程的人不多、而且同樣碰到了轉換的問題,所以才問我吧?雖然我也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不再採用這樣子的六個帳戶理財方式、而是變成使用複式記帳法確實掌控我所有帳戶金額,但藉著這個提問,我重新審視整理了一下以前實作六個罐子理財法的歷程、遭遇了什麼?為什麼不再使用了。

那時候我使用的是虛擬帳戶,但是誠如那時候在文章裡面說的:「其實真正執行起來,自律的節制才是最大挑戰」。到底當初「用了什麼方式?而對應的困境又是什麼呢?我怎麼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控管不易。無論是歸類成虛擬【帳戶】,還是寫在【科目】都不是重點,只要是【虛擬】 的,就缺少一些現實上的既存限制,當我們試圖仰賴個人自律來突破這樣的限制去達成控管,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負擔、負擔越大,也越難以長久。

以我自己個人的經驗來說,使用六個虛擬帳戶來處理會很容易亂掉,我後來曾經採用主科目與次科目的方式,也就是

「帳戶」用的是實際現金、各銀行、⋯
「主科目」財務自由、教育⋯等六個
「次科目」食衣住行育樂⋯

這是因為對我來說各種花費的比例依然在注重點,就像是投資組合有比例一樣。

有些APP沒有主科目與次科目的話,就加在科目前面。
ex:
財務自由10%-投資xxx
生活必須55%-食物/早餐
(通常這種情況我會直接更換不再合用的APP)

不過由於寫在科目上,並沒有辦法達到「控管」的功能,因為實體帳戶空了無法透支、但APP科目卻可以;當然虛擬帳戶也是輕易就被透支了。要能在執行上最容易的方式,其實是每個銀行帳戶對應一個「六個帳戶之一」,而且確實執行每個帳戶的單一用途。

只是要【在app紀錄上清楚】的話,那採用「主科目+次科目」、或是「把字加在科目前面」的方式就可以了。但是久了卻幾乎可以說亂掉是必然的。

第二個問題是,就算是紀錄科目,也覺得統計起來哪裡怪怪的?除了因為自己數學計算不太好,還在我很久以後才發覺:那是因為六個帳戶與其稱為[帳戶],不如稱為[(帳戶的)可用餘額],這樣更不容易混淆,它既不是收入也不是支出。也因此才會有應該怎麼紀錄才清楚的問題。

仔細想想,每個月分配的比例明明是一樣的,但金額卻一直隨著花掉的錢在變動,跟我一樣數學不太好的人因此就亂掉了,到底現在花了百分之幾啊?所以才會有用信封或帳戶的方式,直觀看到可用餘額就簡單多了。此外打個比方,用六個罐子理財法的話在一般記帳APP統計裡面,光是看支出圓餅圖之類的,可能好幾個月也沒有長期儲支出的科目,那就平白少了10%,也就是100%支出的圓餅圖,其實明明只涵蓋了90%,那麼舉例就算科目上寫明了是10%娛樂,我也確實是用了這10%,統計圖上卻會顯示我使用超過10%呢,這怎麼可能正確呢!

這個解法就跟上面一樣,使用實際帳戶看餘額就可以了。雖然利用APP分配預算也可以看出自己是否超支,但同樣會遭遇跟第一個一樣的“虛擬”控管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改用實體帳戶後,我自己的選擇困難症與銀行的手續費。我在不同的金額使用不同帳戶刷卡取得較高的現金回饋,所以為了維持六個帳戶的餘額正確,消費完畢要轉帳補回帳戶,因為不同銀行會有手續費反而造成我的麻煩,這個成為了我後來沒有使用六個帳戶的主因之一。(雖然時至今日,手續費這個問題已經可以靠銀行子帳戶、或是數位帳戶的每個月跨轉優惠次數來彌補,可以參考 手機就行!Richart 新開戶送你500分享金(延長到2018/10) 這篇文章)

第四個問題:我的使用習慣——無法也不想克服。所以就改用複式記帳法了!
我使用悠遊卡之類的電子票證、在這方面如果想要控管的話,可以在每一次轉固定的金額進去、固定用途、記錄的時候併入某個帳戶計算。儘管比起悠遊聯名卡的自動加值麻煩一點,效果卻很不錯。(可以參考電腦玩物的文章丟掉記帳軟體與 App ,轉個彎,我養成了記帳的習慣。)但是悠遊卡對我而言是另外一個帳戶、因為我自己覺得好幾張悠遊卡對應不同賬戶實在是太太太~~麻煩了(錢包已經夠厚了好吧…)所以還是全部分開我才不會頭昏,但是這樣不就超出六個帳戶了嘛?是的,這是沒有使用六個帳戶的主因之二,至此,我直接放棄了六個帳戶的記帳方式,換用複式記帳法APPMoney Manager Pro (+PC Editing) by RealByte」。

複式記帳APP帳戶分配

可以看出來我用APP的方式比較著重實際帳戶,甚至各種儲值都分開了,到現在也都確實掌控我所有帳戶金額、能動用的總資產,APP還可以設定不計入總資產的項目,最後只要看統計就好,預算功能則可以輔助我知道花費狀況。(APP介紹可參考電腦玩物的財務管家 Android 專用複式記帳法 App 記帳外輕鬆統計總資產)我自己用的是 iOS 版本。

寫在後面:
我會放棄六個罐子理財法,可能是因為我的現階段不太著重六個帳戶的比例,而是注重總收入與支出不要赤字、以及存款餘額的增加。以我自己而言,我控管的目的第一階段就是不要入不敷出、第二階段就是開始存錢、第三階段是投資理財。目前我在行動方面還在第二階段,甚至如果一個不小心可能某個月會掉回第一階段。而知識要為第三階段做準備。
因為不用六個罐子理財法而使用定存我也可以達到第一跟第二個階段,所以現在才會沒有使用。不過這個是我透過嘗試與改變才發覺的。了解自己現在究竟在哪個階段、然後去使用比較容易達成目標的方式,會比「執著一個方式用到底」好得多,然後總是要需要持續修正。

近來我也試著在已有的實體帳戶控管之下,再次加入六個帳戶那樣的科目,但仍舊遭遇第二點的統計問題所以並不精準。不過我正在增加與嘗試自己對預算功能的使用、看看能否彌補。

本篇工具彙整:

你可能還對這些理財相關文章有興趣:
分享文章
Chaneswin
Chaneswin

【阿淳】漂流過網路行銷、組織行銷、被創業的光環迷惑過,體驗那些未曾想像的驚奇之後,最終的自由卻是擁有澄澈的雙眼、返璞歸真的看世界,我的冒險不在鎂光燈的絢麗舞台,而在迷宮中。把心路歷程化為故事、把工具筆記在雲端。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慢慢來。
【阿淳的自由生活工具箱】前身小查的白日夢。從腦中的虛幻到真實世界,這裡記錄著一路上不同階段的想法、課程、工具、實踐、挫折,從此放下權威迷思。如果翻出你需要的工具,歡迎隨喜自取、提問討論 :)

文章: 35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