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了就變多了——選擇重複,及其方法與工具

Spread the love

【聲明】本站任何文章都可能有聯盟行銷連結,當你透過文章內的連結購買產品,我可能獲得分潤,這不會增加你任何成本,並且我分享的都是自己實際使用過的資訊,更多細節請點這裡。 Disclosure: Any post on this site may contain affiliate links, meaning I get commission if you decide to make a purchase through my links, at no cost to you.


有人說我的法工心得很多,但我發文之後才整理日記,看到了很多更細微卻被我遺漏的地方。心得難道只是被挑起的強烈?我的心中起了這樣的迷惑。的確,被挑起的事物會被強烈化而比較容易留在我們的印象中,卻不一定就是內心深處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或也不一定是對接下來的生活更加有利的,不然又怎麼會那麼多人活在生活習慣的枷鎖之中痛苦卻無法跳脫?

事實上,我認為「重複」的確能強化印象、增加事物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問題只有一個:「是誰決定重複什麼?」包含了「誰」跟「什麼」。我慶幸自己養成了記錄的習慣,可能是錄影片、可能是錄聲音,但通常是寫日記(雖然每天只寫5分鐘)。日記保留了那些細微而會遺忘的事,在我寫下日記的第一時間,「我」就已經選擇了紀錄「對自己而言重要的、深刻的事」,而這是第一次的重複。我慶幸自己也奠定了回顧紀錄的基礎,這個還沒完全變成習慣,所以我有時候每週整理,有時候卻拖到兩三個月才整理一次,儘管如此,「整理」是我第二次的重複。至於第三次以上的重複,對我而言很難刻意為之,白話一點就是:第一次跟第二次我都能主動重複,但接下來就會變得被動。所以,需要靠工具

被動重複是可以藉助工具跟方法達成的,這取決於紀錄(主動重複)的方式,我使用的記錄主體是格志日記( iOS ) 匯出 Evernote ( iOS & Android ) 。在電腦玩物寫的【(全新增訂版)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數位化重整你的工作與人生】一書中,提到我們必須決定筆記出現的時機。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似乎是使用標籤與關鍵字搜尋。我聽過【改变你生活方式的4堂知识管理私房课】線上課,李參老師專門針對日記的再次出現是使用年月標籤(譬如201612)+月日標籤(譬如1211)。至於我自己,我直接仰賴使用的iOS APP【格志日記Grid Diary】內建Memories 功能,可以看一周、一個月、N年前的今天,我認為這個APP付費後沒有照片張數限制比較方便,不付費的話也可以匯出到Evernote再刪除APP裡面的照片。在我寫日記以前發生的事情,也會從FB的幾年前的今天Google相簿的幾年前的今天出現,依照我看到那個回憶的當下心情,我也許會整理到Evernote、也許不會。整體看下來,圖文是很好的重複媒介。如果因為打字慢而真的很難養成習慣,錄音總是好過沒有記錄(雖然回顧比較耗時,對聽覺型的人倒是不錯),我的建議是使用Evernote存放錄音,這樣只要打上記事標題、建立年月標籤+月日標籤或者關鍵字標籤就可以了

有人說,沒有記錄等於沒有發生,這個說法雖然有點極端,但若單純的陳述事實,就是:說過的話裡面即使包含了很多東西,也經常是船過水無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留下更多存在過的痕跡。

内文資料整理:

 

阿淳的自由生活工具箱 文章均為阿淳(chaneswin)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禁止商業使用。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交流!
原文連結:記錄了就變多了——選擇重複,及其方法與工具

分享文章
Chaneswin
Chaneswin

【阿淳】漂流過網路行銷、組織行銷、被創業的光環迷惑過,體驗那些未曾想像的驚奇之後,最終的自由卻是擁有澄澈的雙眼、返璞歸真的看世界,我的冒險不在鎂光燈的絢麗舞台,而在迷宮中。把心路歷程化為故事、把工具筆記在雲端。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慢慢來。
【阿淳的自由生活工具箱】前身小查的白日夢。從腦中的虛幻到真實世界,這裡記錄著一路上不同階段的想法、課程、工具、實踐、挫折,從此放下權威迷思。如果翻出你需要的工具,歡迎隨喜自取、提問討論 :)

文章: 35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